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简称“30•60目标”)。
这是中国首次提出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的绿色发展目标。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碳排放国,碳排放总量占世界能源碳排放总量的28.8%,实现“30•60目标”对全球碳达峰与碳中和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宏观看,中国已提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总体目标要求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简称“30•60目标”)。
这是中国首次提出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的绿色发展目标。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碳排放国,碳排放总量占世界能源碳排放总量的28.8%,实现“30•60目标”对全球碳达峰与碳中和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全省农商银行系统发挥自身机制灵活、决策链短的优势,积极创新了各类绿色金融产品。比如,将森林资源良好、权属清晰的林权作为可抵押资产,既盘活唤醒了沉睡的绿色资源潜在价值,促进了百姓增收,更为美丽乡村建设注入了生态动力,推动了乡村休闲旅游业,以及乡村新业态的发展。
助力共同富裕、乡村振兴
一是服务“两个先行”,加大金融保障力度。2021年5月,党中央国务院将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光荣使命交给浙江,浙江农商联合银行出台《浙江农信金融服务高质量发展 助力乡村共同富裕的二十条意见》,承诺未来5年新增8000亿以上信贷资金,实施惠民增收、乐业助产、强村美居、深化治理四大行动和二十条实际举措。
二是关注“山区26县”,一县一策支持山区发展。实现山区26县跨越式发展,是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重中之重,浙江农商联合银行第一时间推出《金融助力26县跨越式发展行动计划...
产品介绍
农户小额普惠贷款是指由浙江农商银行机构为浙江省农户提供的免担保、纯信用、小额度、广覆盖、低门槛的小额普惠贷款服务,旨在满足农户生产经营和生活消费需要。普惠贷款对象为本省范围内1个以上家庭成员为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社员)的农户。
产品特点
1.一次授信、循环使用、随贷随还、利率优惠。
2.每户授信额度一般为1-30万元,一次授信3年有效。
办理指南
经农户申请、乡镇(街道)初审、农商银行审定通过后,农户可在授信额度内,通过营业网点或直接在网上银行、手机银行app等渠道办理贷款手续:
1.申请普惠贷款的农户授权征信;
2.农商银行根据征信情况确定实际贷款额度;
3.签署贷款合同,承贷人可随贷随还、循环使用。
产品介绍
粮食生产贴息贷款是指由浙江农商银行机构为符合条件的种粮大户和从事粮食生产的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经营主体提供的信贷服务。贷款资金主要用于粮食生产环节,包括种植粮食作物所需的土地租金、购买农资和农机具、小型粮食生产、加工、仓储及社会化服务设施建设等,旨在提高农业生产主体种粮积极性。
产品特点
1.贷款种类。粮食生产贴息贷款分信用贷款、保证贷款、抵(质)押贷款、政策性融资担保贷款等,具体贷款方式由借款人自主选择。
2.贷款期限及利率。根据农业生产的季节特点、生产经营项目周期和综合还贷能力等灵活确定,粮食生产贴息贷款的期限一般为1年以内,最长不超过3年。粮食生产贴息贷款利率原则上按同期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执行。
3.贷款申请及发放。列入规模化种粮主体汇总名单的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借款申请人根据需要,填写《浙江省粮食生产贴息贷款申请表》并向当地农商银行(农信联社)发起贷款申请。银行对经调查符合贷款条件的借款申请人,按照相关贷款操作规程发放粮食生产贴息贷款。
产品介绍
低收入农户小额信贷是以全省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为对象,以各级财政扶贫资金为支持,以支持低收入农户发展生产、自主创业、增加收入为目的,按照“小额流动、有偿使用、持续发展”的原则,由浙江省农商银行机构提供的小额信贷服务。
产品特点
1.贷款用途。主要用于贷款对象开展特色农业(含农产品加工流通业)、来料加工业、家庭工业、休闲旅游业、电子商务业等生产经营项目。
2.贷款方式。对经评定符合信用贷款条件的小额信贷扶持对象在授信额度内的贷款,一般采用信用发放,一次授信,随用随贷,随时归还,循环使用。
3.授信额度和贷款额度。根据扶贫小额信贷扶持对象的信用状况、贷款用途、还款能力等综合因素,确定免抵押、免担保的小额贷款授信额度,一般每户5-10万元。扶持对象可在授信额度内根据实际需要申请贷款金额。
4.贷款期限。浙江省农商银行机构对扶贫小额信贷对象实行分类管理,根据贷款对象的生产经营周期、收益状况、还款能力等因素,与贷款对象合理约定贷款额度使用期限,贷款授信期限一般控制在5年以内。
适用对象
全日制大专院校在校学生
产品介绍
国家助学贷款分为校园地和生源地助学贷款两种,浙江农商银行系统在全省独家承办生源地助学贷款,向户口所在地已被国内大专院校录取的全日制在校学生发放贷款,解决辖内家庭经济困难户子女高等教育所面临的资金难题,贷款资金优先用于支付学生在校期间学费和住宿费,超出部分可用于弥补日常生活费。
产品特点
1.用途特定,满足所需。仅限于家庭困难被国内大专院校录取的全日制在校学生所必须的学费和生活费用。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学生(含第二学士学位、高职学生、预科生)每人每年申请贷款额度不超过12000元;全日制研究生每人每年申请贷款额度不超过16000元。
2.手续简便,分期发放。只须提供入学通知书或学生证、高校缴费通知书、就读高校账户名称和资金账号等资料,简单方便。借款人还可按年申请,随用随借,减少利息支出。贷款实行免授信。
3.利率优惠,实行补贴。利率按照同期同档次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减30个基点执行。学生在读期间利息全部由财政补贴。
4.期限合理,还贷时间长。贷款以中长期为主,贷款期限最长可达22年。
办贷流程
1.学生向银行提交申请借款,并提交已被国内大专院校录取书及相关基础资料。
2.银行根据相关规定进行贷款调查审查审批。
3.银行与借款人签订借款合同并办理贷款手续。
浙江农商银行系统始终坚持“姓农、姓小、姓土”核心定位,积极主动对接地方党委组织部、农业农村局等政府部门和乡镇(街道)、村(社区)等基层组织,持续深化基层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探索构建科学布局功能全、品牌好、距离近的金融服务站点和体系齐、覆盖广、懂农村的金融服务队伍。
为有效填补乡村金融服务空白,不断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浙江农商银行系统以普惠精神为引领,积极主动下沉服务重心,于2015年在全省首创推出集金融、电商、物流、政务、民生服务五位一体的“丰收驿站”,推动服务触角进一步向下延伸,让广大农村百姓足不出村就能享受到“一站式”便民生活服务,共设立线下营业网点4200余个,建成包括丰收驿站在内的各类金融服务站点近15000个。同时全系统组建了由4万余名支共富专员、金融指导员、支农联络员等构成的金融服务队伍,用实际行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金融政策送下乡、金融服务送上门,让金融支持触达每个角落,切实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查看详情 >>未来社区,就是“一心三化九场景”的城市单元,即以人民美好生活向往为中心,以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为价值导向,以和睦共治、绿色集约、智慧共享为基本内涵,构建未来邻里、教育、健康、创业、建筑、交通、低碳、服务、治理九大场景,打造具有归属感、舒适感和未来感的新型城市功能单元。
2019年省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未来社区”,并出台《浙江省未来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对未来社区的内涵、目标作出阐释,并全面启动试点建设。未来社区建设是浙江省在新发展阶段下,省委省政府为推进城市更新,实现“人民美好幸福家园”决策而部署的创新举措。
为更好服务省委、省政府未来社区战略的落地实施,浙江农商银行系统积极行动、主动作为,及时出台《浙江农信助力全省未来社区建设服务方案》,组建全系统未来社区建设服务工作推进小组,积极探索构建未来社区金融服务体系,做好融资、结算代理、网点或丰收驿站入驻、场景嵌入等服务。
查看详情 >>未来乡村建设目标是:以党建为统领,以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为建设方向,以原乡人、归乡人、新乡人为建设主体,以造场景、造邻里、造产业为建设途径,以有人来、有活干、有钱赚为建设定位,以乡土味、乡亲味、乡愁味为建设特色,本着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建什么的原则,打造未来产业、风貌、文化、邻里、健康、低碳、交通、智慧、治理等场景,集成“美丽乡村 数字乡村 共富乡村 人文乡村 善治乡村”,着力构建数字生活体验、呈现未来元素、彰显江南韵味的乡村新社区。
为更好服务省委、省政府未来乡村战略的落地实施,浙江省农商银行系统强化合作、深化服务,及时出台《浙江农信助力我省未来乡村建设发展工作指导意见(2022-2025年)》,组建全系统未来乡村建设服务工作推进小组,积极探索构建未来乡村金融服务体系,做好融资、结算代理、网点或丰收驿站入驻、专项基金设立、场景嵌入等服务。
查看详情 >>金融基础服务设施
未来社区建设
未来乡村建设